用途
花圈,原來作為禮物,以示尊重和敬禮;以后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,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。
挽聯
挽聯是哀悼死者、治喪祭祀時專用的對聯。
它是對死人哀悼,也是對活人的慰勉,有其社會性,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。
寫挽聯應該是立意積極的,與時代精神合拍的,對人民起正面作用。在寫作中要求有針對性、真實性、不能把挽聯寫成通用聯,既適用于張三,也適用于李四;并要有藝術性,講求對仗,講求平仄,講求技巧,作到言簡意賅,一語千韻,使人過目難忘。
挽聯可以寫在長幅白紙上,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(絹)上。
制作方法
花圈是利用鮮花、綠葉或人造花制作的禮儀花卉裝飾品,其一般為圓形構圖,直徑多為100—130厘米。用鮮花制作花圈時,先用竹片或樹枝做數個大小不等的環狀骨架,并連成一個球面,外面用繩子綁扎,并裹上保持一定適度的稻草,花枝和綠葉就插在稻草上,再用小號金屬絲加以固定。當然,切花插上之前要適當的加工,如枝葉和花可先加工成小束綁在竹簽上,然后再插到潮濕的草環、草束上。對于花枝細小、柔軟的草本花卉,更要如此加工后插上。 盡管花圈主要用于紀念活動,但在構圖和色彩上也應力求變化,忌平均分配。一般制作時,常在圓環上形成幾個重點插花位置,其重點位置和數量視圓環大小而定,并無嚴格規定。
此外,在花圈中央空間也常裝飾花朵、綠葉、紗巾、綢帶等。為了便于放置,花圈還常帶有支架,支架上也適當加以點綴。用于祭奠活動的花圈,要披掛挽聯及安上“奠”字。
|